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内审工作质量的建议
阅读次数:11 时间: 2025-08-12
内部审计作为县级公立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关口,能够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增收节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推动医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笔者结合实践,对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内审工作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建章立制,健全内部审计工作机制。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审计与财务分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医院主要负责人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改善组织环境,优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内部审计整改,将审计问题整改与科室管理、绩效考核、评奖评优挂钩,提高被审计部门整改的积极性。
数字赋能,推进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内部审计人员要熟悉并精通医院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等,建立医院收费、药品采购,耗材采购及出入库、住院诊疗等相关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关联分析,发现问题,改进医院管理方式,为医院发展提供参考。积极拓展内部审计类型,以“全面审计、突出重点”为原则,针对重点领域、关键部门开展专项审计,逐步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
加强指导和监督。审计机关要指导县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监督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结合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项目,开展现场检查指导。采用举办专题业务研讨、“以审代训”等多种形式,搭建业务交流平台,通过内部审计人员实战练兵,提高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和业务素养。
建强队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招募审计、法律、工程等复合型专业人员,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内部审计人才。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观念,提升管理和服务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重点找出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建议,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本文刊发于中国审计报 2025年7月23日 第八版)
作者:桓台县审计局 耿伟健 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