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思维引领审计监督高质量发展
阅读次数:132 时间: 2024-10-2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集结号。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快速融入改革发展大潮,既要不断巩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提升自身建设水平,更要服务中心大局、保障推进改革,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凝聚共识、把稳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政治机关意识,围绕改革目标谋划部署工作,切实增强审计服务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动性和精准性,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研究学习未来财税、金融、国企国资、科技、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改革要求,研究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和时间表、路线图等,有针对性地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方向不偏。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探索党委审计委员会更好发挥统筹协调、牵头抓总的工作运转模式,落实重大问题线索直接向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要求,切实把党对审计的直接领导、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细化实化具体化。
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强化监督、服务发展。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主力军”,必须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在强经济质量、优基层服务和助政策落实上主动担当、有所作为。聚焦中心服务大局抓监督,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基层治理、惠民政策落实、重大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审计监督,着重加强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政策扶持与现实需求等方面的监督,确保上级政策落实落地、发挥实效。聚焦提升资金绩效抓监督,深入查、问效查、重点查,关注财政资源是否集中保障创新驱动发展、促投资扩内需、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落实的关键领域,保障好财政资金合规安全高效。聚焦兜牢民生底线抓监督,重点加强医疗、教育、养老、乡村振兴等重点民生领域审计,紧盯民生资金分配使用的关键环节,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找出来,把社会矛盾的经济根源揭示出来。聚焦统筹发展安全抓监督,持续加强对政府债务、国企经营、国有资产、网络和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审计,及时发现影响经济社会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更好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聚焦规范权力运行系统抓监督,全面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紧盯财政资金分配、国有资产处置、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审批监管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创新创效、提升质量。要在研究型审计上创新突破,以查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典型问题为牵引,把项目、问题、建议作为课题,搞清楚审什么、弄明白怎么审、研究透如何审;加强“智慧审计”建设,推进法规库、政策库、方法库、疑点库、人才库、项目库建设,加大数字化审计平台推广力度,为高效完成审计任务赋能加力。要在贯通协同上创新突破,加强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财会监督、国资监管、统计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的贯通协调,在协同中互相学习、紧密合作,加快构建协同联动、齐抓共管的大监督格局,形成同题共答、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要在问题整改上创新突破,完善整改全流程工作机制,建立台账、责任到人、逐项销号,确保问题彻底整改不反弹;定期督促被审计单位报告整改情况,定期向党委报告,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提出问责处理建议,加大责任追究和组织处理力度;用好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整改工作机制,积极配合人大做好对重点问题的跟踪监督;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漏洞,督促被审计单位深挖内部因素,抓好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完善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
四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练好内功、建好队伍。着眼夯实审计改革创新根基,将队伍建设作为审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审计实践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聚焦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不断提升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宏观分析能力和审计信息化能力;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斗争精神,坚持敢审敢严、真审真严,在职责范围内大胆监督;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寓服务于监督之中,虚心接受意见建议,实事求是反映和处理审计发现问题,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服务保障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作者:威海市审计局 周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