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实务】国有商业银行政策跟踪审计质量提升攻略
阅读次数:524 时间: 2021-11-25
一、抓住关键环节,实现有效突破
一是精准把握介入时机,抓住审计时间窗口。
把握好政策跟踪审计的介入时机和节奏,要做到条件成熟、恰到好处。要遵循循序渐进、稳中求进的原则,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和推进的力度,避免泛化和浮于表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广泛开展基层调研、访谈座谈,立足行内外实际,听取多方意见,做到精准聚焦、抓住重点,力争把一个时段内最重要、最突出、最关键的政策事项审深审透。
二是充分解构政策要素,实现跟踪审计有效切入。
解构政策是深入了解政策的方法,也是审计思路不断深入的过程。政策是有生命周期的,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有时甚至会发生转向,要做好政策跟踪审计,首先必须了解政策,掌握政策,吃透政策。认识一项政策要有系统观念、发展眼光以及生命周期的概念。要积极寻找中央政策与金融工作的交集,对政策进行解构,找准审计可以有效切入的有形抓手和着力点。政策本身的组成要素,就是审计关注点,影响政策落实的因素,就是审计切入点。
三是敏锐感知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审计侧重点。
政策是动态调整的过程,不会一成不变。一项政策在连续实施,满足了对“量”的要求后,一定会对“质”提出要求,并更具针对性,因此审计要从助推政策执行转向关注政策执行效果,紧跟国家大势、全行经营形势变化,不断调整跟踪审计的侧重点和发力点,体现变化、做出特色。这是保证政策跟踪审计本身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是坚持客观公正求实,审慎作出审计评价和结论。
发现问题,追根溯源,是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也是准确作出评价的前提。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分析问题产生的条件、背景、环境和原因等。不能主观臆断,不能单纯追求规模、速度,要考虑业务发展与资本管理、风控能力是否匹配。要与总行业务管理部门沟通,了解政策实施的背景、目标和初衷,共同协商确定政策把握的标准。要把问题置于发展大局中审视,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审慎拿捏尺度和政策弹性。
五是实施差异化推动措施,促进政策跟踪审计广泛应用,融合发展。
对条件相对成熟的领域,可通过组织专项审计项目等方式统一开展政策跟踪审计。对条件尚未成熟、审计经验不多的领域,尤其是信贷领域之外的一些新政策、新业务,可通过审计调查、监测等方式先行摸底,为统一铺开审计打基础、路子。除大型审计项目外,小项目中也有政策要求的内容,也有政策跟踪审计的发挥空间,不能轻视和忽略。要善于以小见大,通过政策跟踪审计,捕捉撬动经营管理根本的政策关注点,反映大问题、发挥大作用,于细微处见水平。
二、及时总结经验,勤于思考慧于收获
一是政策跟踪审计是事前审计而不是事后审计,是主动审计而不是被动审计,是动态审计而不是静态审计。
政策跟踪审计以促进政策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效果为主要目标,聚焦当前中心工作,推动政策落实到位,促进政策措施调整完善。审计机构应在国家重大政策开始执行或者执行过程中的某个时点提前介入,实施动态的审计监督。通过跟踪审计,及早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偏离预期目标的情况,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及时整改,纠正不规范行为,防止或避免不良结果的出现,促进政策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进而体现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是政策跟踪审计关注点是管理和绩效,而不是操作和执行。
要全面动态跟踪政策落实过程和结果,及时反映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深入揭示影响政策落地的重大问题及风险隐患,积极推动深化改革,促进完善相关体制机制。不把政策执行结果当作审计结论,把点上问题当作面上问题,把操作执行问题当作管理决策问题。问题定性需要建立相应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
三是加强学习,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当前,持续深化政策跟踪审计,既是审计机构服务国家治理和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审计的本质要求,是审计人员的使命和责任。为保证政策跟踪审计工作不跑偏,必须积极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首先,要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和全局观念,提高对政策跟踪的宏观分析能力,进而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其次,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把政治能力和专业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三、积极应对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进一步探索审计标准。
目前,政策跟踪审计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制度,对于审计机构来说,对政策跟踪审计方案的编制、证据的获取、跟踪方式、整改落实等行为,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规定,审计的标准尺度难以掌握,因此,需内审人员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探索并形成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标准。
二是进一步提升政策研究能力。
政策跟踪审计内容点多、面广、周期长、涉及文件较多,对政策解读能力要求高,审计人员需要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各项相关文件,深入理解和把握政策内涵,但目前从事政策跟踪审计的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研究方法和科学分析技术,在面对内容新、范围广且具有较强时效性和连续性的政策跟踪审计任务时,需及时补课,提升能力,避免因对政策认识和理解不到位而造成审计判断出现偏颇。
三是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分析。
目前各部门有关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不连续的现象较为明显,给政策跟踪审计的数据采集、清洗和分析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此外,在查证过程中,部分机关、企业和个人不愿接受审计人员的问询、函证和现场调查,不能及时提供相关资料等情况,也增加了审计难度。这需要从建立和完善部门协作制度、统一和规范数据统计等入手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直属分局
文章摘自《中国内部审计》杂志2021年第8期